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不到现场不写稿” ——光明日报禹爱华莅临衡阳师范学院开讲

2025-11-18  点击:[]

为锤炼新闻学子专业实践能力,推动新闻传播教育与业界前沿接轨,11月17日,衡阳师范学院宣传统战部特邀光明日报社主任记者、湖南记者站副站长禹爱华,以“不到现场不写稿——以光明日报为例谈谈改文风”为题,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务价值的专题讲座。前来聆听讲座的有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2024级新闻学本科专业学生、部分研究生和学校读者团成员共120余人。

讲座伊始,禹爱华老师聚焦《光明日报》的主流媒体定位,从版面艺术、语言艺术、标题艺术三个维度,运用生动的案例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光明日报》的独特魅力。

“新闻的生命力在现场,文风的革新力在实践。”讲座中,禹爱华老师以自身从业经历为脉络,结合《光明日报》的采编实践,深入阐释了“不到现场不写稿”的职业坚守与专业内核。他这么说,“无论是讲述《中国好手艺》,还是《我家的小康故事》,亦或其他栏目,如果不去现场、不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仅靠电话、材料、想象,是写不出有温度、有现场感的新闻的。我们掌握的素材,只能作为新闻事实的脉络和依据,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是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是面对面交流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作为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受众的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始终肩负着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的重要使命。为此,光明日报将改进文风作为必修课,系统推进“光明特色话语体系”建设,从选题策划、议题设置、栏目设计,编辑打磨、全媒体开发,再到改后复盘、业务总结中让文章不断完善。禹老师通过剖析典型新闻案例,拆解了“改文风”的具体路径:既要带着问题走进现场,捕捉最鲜活的细节、最真实的声音;也要跳出“文件语言”“套路表达”,用质朴、精准、有温度的文字传递思想、打动受众。

互动环节中,禹爱华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校园报道如何更具有新意、人物报道在开头如何吸住眼球等疑问。面对以上问题,禹老师指出,我们的采访关键是先找到人,报道先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他们为切入点,展现事件的全貌和本质。面对常规报道我们要思考如何制造反差感。在人物报道中,最重要的是要营造现场感。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案例生动,既有思想的碰撞,更有方法的传递。在场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牢记“深耕现场、锤炼文风”的职业箴言,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守新闻初心,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成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文字/图片:符彬彬)



Copyright ©2024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衡师新传人二维码
衡师新传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