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山水人文皆风景——23级网新er桂林见习纪实

2025-04-26  点击:[]

五支见习小组分赴阳朔山水间,以镜头丈量文化脉络:遇龙河畔定格山水诗意,溶洞深处探秘地质奇观,油茶碗中沉淀市井温情,古剧场里解码历史光影,西街巷弄捕捉烟火日常。一场关于山水人文的立体调研就此展开。


谷琳娜小组


今日清晨,这组同学乘车前往阳朔遇龙桥。青峦叠翠间,遇龙河水如碧玉蜿蜒,竹筏载着游人划过水面,荡起细碎银光。组员们在古桥石阶、河畔浅滩取景,将奇峰倒影定格在镜头里。午后专线大巴驶向银子岩,溶洞内万千钟乳石在光影中流转:“雪山飞瀑” 状的石幔从洞顶垂落,“瑶池仙境” 的钙华池层层叠叠,“音乐石屏” 轻触可闻清越回响。沿步道穿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连连惊叹。


谷琳娜小组拍摄中


谷琳娜小组拍摄的遇龙桥


孙苗小组


另一组同学聚焦桂林特色油茶拍摄。午时,成员们走进古色古香的老餐馆,沉浸式体验油茶调配。第一步先撒入金黄炒米、花生与葱花,再调入少许细盐,最后冲入琥珀色茶汤,蒸腾热气中茶香四溢。大家围桌品尝,茶汤微涩回甘,佐以炒货的焦香,舌尖漫过的不仅是醇厚滋味,更是市井烟火里的温暖传承。


油茶


孙苗小组拍摄中


潘虹辰小组


还有一组同学今日走进阳朔桂林千古情剧场,沉浸式体验震撼视听盛宴。《桂林传说》的奇幻山水、《靖江王府》的历史厚重、《刘三姐》的民歌风情依次上演,光影与实景交织,将桂林千年文化脉络娓娓道来。在跌宕剧情中感受桂林文化的瑰丽传承,既饱眼福更启心智,让她们对这次见习的理解更加深刻。


千古情景区歌仙雕像


陈郑华小组


这一组同学今日一早来到山水边的民宿,拍摄了建筑特色,和老板、前台深入聊了经营故事。中午在西街老菜馆尝了地道的油茶,感受了一把舌尖上的本地风味。下午到晚上一直穿梭在西街巷弄里,白天拍青石板路的古朴韵味,晚上记录灯火下的热闹烟火。这一天的镜头里,装的不只是风景,更藏着当地人的生活温度与时光痕迹。


陈振华小组拍摄中


刘薇小组


这组同学今日游览了阳朔十里画廊,沿途欣赏喀斯特峰林与田园风光,并打卡了网红景点。他们在麻雀咖啡屋短暂休憩,体验了文艺小清新的氛围;随后探访了村上春树主题小屋,感受文学与自然的融合。途中还结合地貌特征和旅游开发展开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收获满满。


十里画廊-麻雀咖啡屋


十里画廊-村上春树屋


暮色中归程的相机装载着遇龙河的晨雾、钟乳石的流光与油茶的余温。学子们以专业视角记录桂林文旅图景,更在山水与人文的交织中读懂传承——文化基因既镌刻于山水剧场,也流淌在街巷茶香里。这场行走的课堂,终将成为连接诗画山水与当代文旅的生动注解。


全体成员在车站合影


桂林见习实践总结


五天的山水行旅中,五组学子以脚步丈量桂林的诗意褶皱。数张的影像素材背后,是课堂外的深度认知——文化传承既需剧场史诗的震撼,更离不开街巷烟火的滋养;山水基因与创新思维的碰撞,正为"诗与远方"写下生动注脚。这场沉浸式实践,让年轻学子以镜头为桥,连接理论与现实,在喀斯特地貌的肌理中读懂了文旅发展的共生密码。



文字:桂林见习小分队

图片:桂林见习小分队




Copyright ©2024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衡师新传人二维码
衡师新传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