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凤凰之旅,见习时光

2025-04-25  点击:[]

4月21日,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32名学生,在王志永老师、贺丛周老师的带领下,于上午八点从衡阳出发,下午到达凤凰的民宿,在简单安顿后便以小组形式出门考察环境并和拍摄对象商量拍摄相关事宜。晚上十点半老师组织各小组组长开会交流选题方案。在青山碧水间,触摸湘西凤凰文化,解锁古城里的烟火与诗意,邂逅不一样的成长风景。

4月22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凤凰见习小分队正式开启了见习第二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都在干什么吧!


陈峰小组

今天,我们小组采访凤凰非遗蜡染技艺传承人王曜老师,并深入学习蜡染制作全过程。走进工作室,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王曜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从挑选质朴的白布开始,老师耐心讲解,绘制蜡花时,老师手持蜡刀,在布上勾勒出细腻的线条。浸染环节,白布在染料中一次次沉浮,当热水脱蜡,冰纹乍现,一幅独具韵味的蜡染作品诞生。我们在旁拍摄记录,亲手尝试,深深折服于这门古老技艺的魅力。



黄欣晨小组

今天,我们小组采访凤凰非遗蜡染技艺传承人王曜老师,并深入学习蜡染制作全过程。走进工作室,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王曜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从挑选质朴的白布开始,老师耐心讲解,绘制蜡花时,老师手持蜡刀,在布上勾勒出细腻的线条。浸染环节,白布在染料中一次次沉浮,当热水脱蜡,冰纹乍现,一幅独具韵味的蜡染作品诞生。我们在旁拍摄记录,亲手尝试,深深折服于这门古老技艺的魅力。



每一块姜糖,都是匠人掌心的温度,是古城记忆的延续,让我们在传统技艺的魅力中,读懂了坚守与传承的分量。

为此,我们小组去体验了古法姜糖的奇妙技艺,沉浸式参与并记录了这门传统手艺的制作全程。看师傅将生姜、红糖等原料入铁锅熬煮,再倒于青石板冷却。待姜糖团稍凝,便挂至铁钩,反复拉长、绕圈,动作娴熟又带几分表演的张力。最后,剪刀飞闪,糖条化身为姜糖,金黄酥脆,甜辣交织。


胡雅婷小组


夜幕降临,我们小组走进自拍馆,与化妆师、摄像师、店主及旅拍游客展开对话,揭开苗族服饰的神秘面纱,店员细致讲解苗族服饰,从传统工艺到文化寓意。旅拍馆,将传统苗族服饰与现代时尚融合。保留经典刺绣,化妆师分享特色妆容搭配。通过此次拍摄,我们见证了苗族服饰在传统与现代间的精彩跳跃。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文化的传承发扬,愿这抹民族风采被更多人看见、爱上。



王文博小组


凤凰苗绣,图案绚丽多姿,龙凤、花鸟、蝴蝶等元素跃然布上,每一道针脚都编织着苗族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岁月沉淀的匠心。我们小组穿梭于凤凰苗绣的世界,用镜头定格多样图案,见证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精彩碰撞。当现代设计的灵感融入其中,与传统纹样大胆结合,让苗绣不再局限于古老服饰,更在现代时装、创意饰品中崭露头角,绽放新韵。



王仪雯小组


今天,我们小组采访了凤凰非遗蓝印花布传承人刘新建老师,零距离解锁蓝印花布制作的奇妙密码。这门拥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技艺,以纯天然靛蓝为染料,刻版、刮浆、入染……每一步都如诗般严谨。晾干后蓝白花纹的绽放,是传统与匠心的交融。 听老师讲着代代相传的故事,看他专注刻版的模样,我们深刻感受到非遗的温度与力量。这不仅是布与染料的邂逅,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



唐洁小组

将镜头聚焦于凤凰在不同时辰下的光影变化。午后,凤凰的轮廓被勾勒得清晰且明亮,每一处纹理都闪烁着细碎金光,似在诉说古老的故事。临近黄昏,余晖为凤凰披上橙红色薄纱,光影摇曳间,它似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使者。夜幕降临,月光与灯光交织,神秘而庄重。我们用镜头定格这些瞬间,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这独特的光影盛宴。



吴霞小组


见习第二天,我们走进虹桥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优秀织锦传承人龙玉门老师家中,实地探访花带制作技艺。龙玉门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经过一番简单闲谈引入后,便开始了令人期待的制作环节。我们一边拍摄,一边惊叹于每一个细节,从简单的起头,到逐渐成型的精美图案,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龙老师还不时停下来,向我们介绍一些关键步骤和独特技巧。我们从中也深刻感受到,这一条条小小的花带,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更是传承人与传统文化之间情感的纽带。



小结

今天各小组在忙碌但充实的拍摄后,收获颇丰。深入了解各种非遗文化并参与了工作流程,部分小组在实践选题过程中虽遇小困难,但在其成员间齐心协力下顺利解决。通过实践,同学们对岗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高效与温暖,期待明天能解锁更多技能。



文字:凤凰见习小分队

图片:凤凰见习小分队




Copyright ©2024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衡师新传人二维码
衡师新传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