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新闻的传播依赖于纸质媒体和电视广播,信息传递相对缓慢且单向。如今,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崛起让新闻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传播瞬间可达全球各个角落,站在时代的浪口下,行业向社会输送的人才需要更契合社会发展的脚步。我院邀请央视主持人徐君依浅析新闻行业需求与学院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效对接。

徐君依:现任央视主持人、华夏电影主持人、独立制片人、导演、交个朋友直播间主持主播、校级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人。

新闻行业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记者:你认为从事新闻这份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和素质?
徐君依:从事新闻行业需要具备:第一新闻道德,现如今许多媒体职业之所以没有门槛,出现圈内混乱现象,就是缺乏新闻道德的体现;第二新闻理想,其实新闻行业很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理想,没有热爱的支撑的情况下会容易产生枯燥心理;第三新闻语言专业性,新闻人需要掌握新闻术语,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与表达。
在校所学知识与工作需求的不同变化
记者:你进入媒体行业后,发现学院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不同的变化在哪里?
徐君依:首先是实践,在学院更多的是学习基本知识,打牢扎实的基本功,而在外工作要求具备实践经验和较强应变能力,不同规矩、环境、场合的表达,光靠口口相传是无法做到真正强有力的灌输作用的,像我所在的媒体机构在招聘新传毕业生时,一是看专业,二是看实践经验,三是看作品,实践真的很重要。
新媒体崛起带给旧媒体的焕新挑战
记者: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传统媒体受到强烈的冲击,你在选择这条专业的路上有没有想过放弃?你觉得这会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徐君依: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我对这个职业有浓厚的热爱。在我看来不能说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一种冲击,它更是一种挑战、机遇,变革的话,第一是形式上的改变,第二是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形式载体多元化的展现。新媒体崛起后,新闻载体不一样,以在网络上运行的形式出现,俗话说:媒体是要发现群众的需求,然后满足群众的需求,又要高于群众的需求,传统媒体随着时代的变化,到达一个需要变革的时期,但传统媒体依然占据内容上的绝对优势;其次大家喜欢有深度的内容,例如李子柒的视频内容。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只是在于形式载体的表达上,如何把我们深沉的、有文化有内涵的内容,以一种现在群众比较倾向的生活方式去展现,表达出来是我们所要深思的。
给新传学院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记者:在专业学习方面,你觉得学弟学妹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徐君依:其实我觉得学院所设置的课程都要认真去完成,比如公共关系学,通过对公共关系的观察可以判断下一个风口是什么,群众喜欢什么,这有利于提高了个人的新闻敏感度。还有新闻评论,不仅锻炼了新闻敏感度,而且还提高了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包括选修课也是,这有助于大家综合实力的培养。
“话筒是我的伙伴,舞台是我的战场,而观众的掌声则是我前行的动力。”这句话十分契合徐君依,她对主持的热情,对舞台的向往,敦促她走向更广阔的主持世界。
徐君依此次就新闻行业需求与发展的专业讲述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采访中的她坚定而迅速地表明自己从未想过放弃主持,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将始终紧握话筒,屹立于舞台之上,用那独特的主持魅力,传播中国声音,开启一扇又一扇通往精彩世界的大门。而我们,也将在屏幕前,继续见证她的辉煌,感受那份由主持艺术带来的无尽魅力与力量。
文字:李婕
图片:徐坤 曹翔